当前位置:通知公告>正文

关于2025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张蕴    发布日期:2025-08-18    查看:8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接省厅通知,现开展2025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课程类别

2025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包括智慧课程建设试点、通识教育精品课程立项、研究性教学精品课程立项。具体建设内容与申报要求见附件。

二、立项数量和申报限额

2025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智慧课程、通识教育精品课程、研究性教学精品课程拟各立项100门左右。

各类课程我校分别限报2项。

三、申报要求

(一)智慧课程建设内容与申报要求

1.课程要求。申报课程须为已列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原则上要经过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且建设基础良好、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创新方法措施经过实践检验,教学效果提升显著。

2.课程负责人要求。课程负责人须为本校专职教师,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强,教学改革意识强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能够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课程负责人应主讲本课程2轮次以上。

3.课程团队要求。课程建设团队应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素质优良,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含课程负责人)。近两年,课程负责人和教学团队无教学事故和师德师风问题。

4.改革创新成效。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学生满意度高。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能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5.建设管理:立项建设的智慧课程须继续建设不少于五年,其建设和改革成果要在河南高校课程管理服务平台集中展示,且定期更新资源和数据。课程建设学校组织协调课程运行平台与河南高校课程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课程教学及课程资源数据实时对接。省教育厅将对智慧课程实施动态管理,对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和共建共享等进行跟踪监测。对于未持续更新完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课程团队成员出现师德师风等问题的课程,将予以撤销。智慧课程组织上线工作另行通知。

6.申报材料:《2025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智慧课程申报书》;时长10分钟内的说课视频(包括教学理念、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改革成效、人工智能融入课程教学的理念和实施情况等,编码为:H.264/AVC,封装格式为:MP4格式,文件不超过300M);相关支撑材料;典型应用场景案例视频材料(编码为:H.264/AVC,封装格式为:MP4格式,每个案例5-10分钟,文件不超过300M);《2025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智慧课程申报汇总表》。

(二)通识教育精品课程

1.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世界多样文明,建设具有一流水平、契合学校发展定位、支撑专业发展、突出办学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课程须经过至少两个教学周期并在2个以上教学院系推广应用。在教学理念、教学团队、课程目标达成、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更新、因材施教、教学管理与评价等多个方面具备实质性创新,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并承诺持续改进。

3.课程负责人须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长期稳定从事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能力强,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口碑。

4.课程团队结构合理,成员总体稳定,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运用新一代智能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5.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在课程内容及讲授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注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精神、职业操守、历史文化等素养,给予学生成长启迪,培养学生通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育人成效。

6.课程注重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实施与评价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解决复杂问题综合能力培养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

7.选用符合教育部及学校规定的教材,教学资源体现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互动性、针对性,教学过程突出可借鉴、可复制、可监督。

8.已认定为省级及以上的一流本科课程、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样板课程、研究性教学精品课程等课程不再参与此次认定。

9.对符合以下条件的课程优先支持:(1)人工智能、高等数学、人文素养类课程;(2)依托智慧教室,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考核方式等进行大胆创新,教学互动良好、学生参与度较高的课程;(3)组建区域性、全国性的课程团队,充分运用虚拟教研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定期对课程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集中研讨,协同共建教学大纲、知识图谱、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10.提交材料:《2025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通识教育精品课程申报书》;时长10分钟内的说课视频(包括教学理念、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改革成效、“课程思政”的融入理念和实施情况等,编码为:H.264/AVC,封装格式为:MP4格式,文件不超过300M);其他佐证材料;《2025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通识教育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同时,需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网提交电子版材料。

(三)研究性教学精品课程

1.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深刻领会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通过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广研究性教学方法,营造研究性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

2.教学团队过硬。建设高水平研究性课程教学团队,开展产科教融合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培训,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学科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设置研究性学习内容,实行以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双导师制”。课程教学团队成员须承担有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研发课题,横向科研项目等,课程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

3.教学方法创新。实施以发现和探索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的项目化教学和基于问题导向的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进实验室,参加科研项目,将研究成果及时引入教学过程,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

4.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课堂教学整体规划设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整合研究性教学课程、项目、教师、虚拟仿真实验等资源,建设契合课程目标的研究性教学资源库。

5.教学评价科学。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制定完善的研究性教学评价指标,提高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建立常态化课程全过程评价机制。

6.教学运行顺畅。教学过程材料完整,课程至少经过一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支撑课程建设的教学案例在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积极创新,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示范性、推广性。

7.教学成效明显。取得实质性研究性教学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主题鲜明、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以及课程设计、研究报告、学生作品、软件著作权、专利等优秀成果。

8.提交材料:《2025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精品课程申报书》;时长10分钟内的说课视频(包括教学理念、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改革成效等,编码为:H.264/AVC,封装格式为:MP4格式,文件不超过300M);支撑材料(包含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承担的科研项目、研发课题等证明文件以及典型案例、优秀成果等);2-3个教学案例视频材料(编码为:H.264/AVC,封装格式为:MP4格式,每个案例5-10分钟);《2025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

四、校内遴选截止时间及联系人

校内遴选截止时间:请于8月31日前请登录郑州师范学院质量工程平台进申报工作,校内遴选暂不需要纸质材料。

  联系人:张蕴   联系方式:65502050/企业微信

材料提交时间:2025-08-04至2025-08-31此次申报参与的项目类型如下,点击进入在线申报:

河南省研究性教学精品课程河南省通识教育精品课程河南省本科高校智慧课程